为紧跟时代之步伐,激发同学们对前沿法律问题的思考,10月25日下午,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研室、知识产权研究所联合图书馆学科服务小组在香远楼614室举行了主题为“弑母少年的法律思考”的读书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政法学院A1831班知识产权专业刘彦同学主讲,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研室副主任刘闻博士担任主持人,A1631班江美慧、A1631班钟雅琪两位同学担任与谈人,图书馆研究员童子颐老师、政法学院副教授刘士国老师、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李军政博士受邀参与了此次沙龙。


活动伊始,主讲人刘彦同学以PPT的形式初步提出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合理性的质疑,由此引发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条件及对于未来如何划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等问题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如何惩戒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其权益保护问题。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两位与谈人针对是否应当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如何减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谈人江美慧同学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个划分阶段提出相对降低8种犯罪年龄的年龄划分;与谈人钟雅琪同学从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完善未成年人年龄划分两方面提出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见解。期间,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主讲人、与谈人及老师也就相关的问题和看法做出了回应。
在点评环节中,童子颐老师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同时建议同学们注重自身和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健全自身的人格发展。刘闻博士则针对同学们的看法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补充,并就青少年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体制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同学们从多学科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李军政博士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分析,谈及了部分学者的新观点,扩大了同学们的认知面。刘士国老师则是从专业角度更加细化和深入地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条件和原因,并表达了支持相对降低限制行为能力年龄中的8种犯罪年龄划分的观点,提高了同学们的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本次读书沙龙主要针对我国现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的较为深入的探讨;不仅促进同学们对司法立法问题的思考,而且通过与谈人和老师们的分析和解答扩大了同学们思考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是否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学界至今尚无统一认识。这就要求同学们不能仅仅从立法、执法、司法等角度思考,还要从实际社会发展、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等进行综合思考,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在一片掌声中,刘闻博士感谢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到来,并宣布政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第十二期“尚新•敦行”读书沙龙活动圆满结束。